close


高係數傷肌膚?破解防曬五大迷思


係數愈高的防曬產品,對皮膚的負擔真的愈大嗎?
似是而非的防曬迷思,《康健》為你一次說清楚。


康健雜誌 114期 2008/05
文.林慧淳  攝影.陳怡安


(四月初有一篇報導:美研究人員指防曬油可能「利少弊多」我把它放在雜記中,並提到防曬觀念的新改變。真巧接著五月份康健雜誌就登出這篇文章,由國內保養品配方權威張麗卿老師提出非常重要的防曬新觀念。版主在文章後面會幫大家說明新舊觀念的差別,文章有點長,所以請大家花點耐心看完) 





夏日艷陽毫不留情地在臉頰、臂膀和背部留下吻痕,一不注意便令人紅腫發癢,曬黑曬傷。


對抗紫外線侵襲,絕對少不了防曬乳,但它並不是「有搽有保庇」,選錯產品或使用失當,不但無法達到防護效果,更可能危害肌膚,輕則爆發滿臉痘子,重則化學成分入侵,在體內累積毒素,負面影響難以估計。


檢視五迷思,選擇安全有效的防曬乳,美麗一「夏」。


高係數=高風險、 高負擔?


A:錯。係數高低不是那麼重要,關鍵在防曬乳中是否做到「防滲入」。
到了賣場,種類眾多的防曬乳總教人眼花撩亂,儘管各品牌新品不斷衝高防曬係數,但總有醫生站出來呼籲,防曬係數愈高,皮膚承受愈重的負擔,是真的嗎?


修平技術學院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兼任講師張麗卿指出,光看瓶身上的 SPF、PA 數值,無法辨別防曬乳對皮膚的影響,「能不能做到有效『防滲入』,才是防曬品是否安全的關鍵」她解釋。


防曬劑有物理和化學兩類,純物理防曬由於粉粒大,使用後大多卡在毛孔,無滲入風險,即使滲入也不會被身體吸收,但化學性防曬就必須考量防滲入問題。


由於化學防曬劑的成分多是化學合成酯或環境荷爾蒙,可能引發過敏性蕁麻疹或皮膚病變,甚至有致癌風險,因此業者必須利用防滲入的配方概念,以無法進入皮膚的大分子或創造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將化學防曬劑阻絕在皮膚表層,避免被身體吸收,張麗卿進一步說明。


可惜的是,她大量瀏覽市售防曬產品後發現,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在內,竟有八成廠商不重視防滲入的重要性,因此消費者日常使用防曬產品時,毒素或許已悄悄在體內累積。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邱品齊也肯定防滲入的價值,但他憂心,各國對於防滲入還沒有認證機制,因此消費者就算重視安全,也無從辨識。


對此,張麗卿老師建議從幾個方向測試產品,保障自身安全:


1. 先了解手中的防曬乳是物理性、化學性,或是兩者混合,化學防曬劑比例愈高,防滲入的有效性愈重要。


2. 在臉上試搽一點防曬乳,若感覺刺痛,就代表成分滲入皮膚,如果使用的是化學防曬劑,表示廠商沒考慮到防滲入安全問題,應直接從購買清單中刪除。


3. 將防曬乳搽在手上,等待 15 分鐘,確定附著於皮膚後,用噴槍輕噴,如果呈現圓形水珠,表示防曬乳已形成防護膜,能達到防滲入、抗汗作用;但如果噴水後呈白濁狀,甚至隨水流走,表示無法防流失,化學成分也都滲進皮膚了,這種防曬乳最好少碰為妙。


添加美白、抗老成分的防曬乳最有效?


A:錯。先搽美白或抗老精華、再用防曬乳才是經濟有效的保養之道。


訴求多功能的防曬產品效果存疑,邱品齊醫師以美白為例,某些成分有特殊的酸鹼值,和防曬劑共存時能否穩定,美白能作用多少還是未知;更重要的是,美白、抗老等成分必須深入皮膚才有效,但若使用化學防曬、又考慮到防滲入的安全性問題,額外添加的成分便同時卡在角質層,變得毫無意義。


張麗卿也認為,就目前的化妝品原料水準而言,保濕、抗敏抗發炎、抗氧化等在皮膚表淺層可發揮作用的成分,添加在防曬乳中才有用。因此別多花金錢在多功能防曬乳上,先搽美白(或抗老)精華、後用防曬,才是經濟有效的保養方法。


防曬在出門前 20 分鐘搽,否則無效?


A:錯。防曬不管何時搽都有效。


「事實上,防曬有搽就有效」邱品齊醫師直說,可能因為早期的產品較為濃稠,需要時間使防曬分布得更均勻,但是現在劑型不斷改良,許多防曬品呈現液狀,就算出門前搽也能迅速附著於皮膚。


不過張麗卿老師提醒,對於夏天容易揮汗如雨的人來說,還是提早 15 分鐘搽比較好,以免一出門就滿頭大汗,順帶也把剛搽上去、沒來得及緊緊附著在皮膚上的防曬統統「洗掉」了。


去年的防曬今年就沒效了,一定要丟掉?


A:錯。就算是去年的產品也沒關係,只要在有效期限內使用都有效。


廠商為了宣傳,經常出現各種不符事實的行銷話術,「去年的防曬今年無效」就是典型的手法,張麗卿說。


她指出,美白或抗老化等高機能性活膚成分會因放久而失效,但是單純的防曬產品則不然,只要在使用期限內使用都沒有效力下降之虞,也不因陽光照射而變質;有時放置一段時間後,防曬乳可能有乳化分層、油水分離的現象,但只要味道不變,搖晃後仍可照常使用。


除此之外,部份銷售人員遊說顧客時,宣稱「亞洲人的膚質相近,不適合使用歐美產品」,但邱品齊醫師認為,防曬無國界,世界共同趨勢是劑型愈來愈清爽,就算是歐美商品也未必黏膩厚重,況且許多歐美知名品牌在亞洲都設有專屬實驗室,開發製造適合東方人的商品,不再是非日系產品不可。


每 2 小時就應補搽防曬,才能保護皮膚?


A:錯。如非必要,不必時時補搽,以免對皮膚造成負擔。


在防曬流失的情況下,的確每 1~2 小時就應補搽,但如果一直待在室內,沒有大量流汗、戲水、不斷擦拭的情形,就不須時時補搽防曬,以免愈搽愈厚重,就算是清爽的配方,也會在臉上形成一層又一層防護膜,悶得皮膚透不了氣,反而成為沉重的負擔,張麗卿指出。


痘痘肌、敏感肌可選物理性防曬


對於健康肌來說,防曬乳的品質好壞或許不會立即反應在臉上,但痘痘肌和敏感肌就,一搽上不合適的產品,他們便會立刻用滿臉大小痘或搔癢紅腫以示抗議,因此台大醫院邱品齊醫師提醒,一定要索取防曬試用品,在耳前(臉頰和耳朵間)皮膚試搽,如果沒有不良反應再購買,以免失誤選錯防曬。


部份常用的化學防曬成分如 IPM、IPP,本來就易致痘,配方中加入許多化學合成酯,風險更大,但張麗卿強調,不必過度擔心致痘成分,因為防曬中添加的濃度通常不高,相反地,導致冒痘的最大元兇是油膩不透氣的防滲入膜,緊緊把皮膚悶住了,不冒痘也難。


敏感肌則要儘量選擇物理性防曬,如果要用化學性防曬的話,也要堅持找到防滲入效果好的產品,可防堵化學成分進入皮膚造成過敏,張麗卿提醒。


防曬產品標示  歐美日不同調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邱品齊指出,歐洲和美國開始正視 UVA 的防護,因此去年針對防曬產品的標示分別訂立新規定,消費者在今年出產的新品中陸續可見。


歐洲:歐洲化妝品委員會認為,防曬產品除了現有對於 UVB 的防護之外,也應加強對抗 UVA,因此建議,產品包裝除了標示 SPF(防曬產品對抗 UVB 的能力)和 PPD(防曬產品對抗 UVA 的能力)的數值之外,防曬比率更應為:SPF/PPD≦3,符合標準的產品,包裝上可加註。


美國:以 1~4 顆星號標示 UVA 的防護,星號愈多表示對於 UVA 的防護愈強。


日本:維持原來 SPF 和 PA 標示。




版主補充說明如下:


化學性防曬劑:紫外線吸收劑
利用化學物質吸收紫外線來達到防曬的效果,舊的思維認為必須透過皮膚吸收之後,才能發會防曬效果,所以才會有在曬太陽前 30 分鐘就要先擦上。一般來說,化學性防曬品優點是清爽不油膩,比較適合油性膚質的人使用,缺點則是可能較刺激甚至引起過敏。(在去年我的觀念還是舊的)


新的觀念:
化學防曬成份對皮膚不只是刺激或過敏而已,甚至可能致癌,所以應該防止滲入。
請參考這篇報導:美研究人員指防曬油可能「利少弊多」


物理性防曬劑:紫外線遮斷劑
防曬作用原理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利用折射原理來阻擋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物理性防曬品優點是較為溫和不刺激,比較適合敏感性膚質的人使用,缺點則是質地較為濃稠較油、較悶,也容易泛白。


因為二種方式各有優點,所以市面的防曬產品通常都包含以上兩種方式。
再次提醒不管化學性或物理性,防曬劑在吸收紫外線的同時,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過量的紫外線吸收劑會對皮膚造成沉重的負擔,為了增加一點點的防曬效果,而傷害皮膚是非常不值得的,因此不要盲目選用防曬系數值高的產品。


因為市場上幾乎還是以舊觀念下的防曬品為主,所以前面文章提到“高防曬係數高負擔也高風險”的說法還是對的,除非你買的是能“防滲入”的防曬品,不然不必迷戀高防曬係數的防曬品!


這是防曬上重要的變革,與傳統觀念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傳統習慣已養成,不知道有多少人會重視及接受新觀念的產品。防滲入設計的防曬品相對會比較悶,消費者若不願接受新觀念,我敢肯定廠商必定繼續生產消費者已經慣用的產品,若如此發展絕非消費大眾之福!


結論:
一、如果你買的是有“防滲入”設計的防曬品,那麼高防曬係數高不會是高風險高負擔。
二、若你買的是傳統無防滲入設計的防曬品,那麼就別迷戀高防曬係數了,係數越高負擔及風險就越大。


〔相關話題〕
保養58防曬:做好防曬的綜合建議(夏季美麗專輯7)
保養56防曬:常見不重視防曬的藉口和錯誤觀念(夏季美麗專輯6)
保養54防曬:防曬品要怎麼擦才能發揮效果(夏季美麗專輯4)
保養53防曬:防曬係數「數字」的誤解(夏季美麗專輯3)
保養51防曬:防曬系數 SPF 及 PA 代表的意思(夏季美麗專輯2)
保養48防曬:認識美麗肌膚的頭號殺手(夏季美麗專輯1)
保養27產品:隔離霜能隔離髒空氣是必要的保養品?


如果覺得不錯請給予鼓勵  推薦這個部落格  鼓勵此網誌


文:荷軒 Bill 愛美萬萬歲
  臉部保養 美白 防曬 保濕 抗老 除皺 要有正確的知識才能有效的 保養
  荷軒 與你分享 保養 實務經驗與心得 www.0800555657.com








誰推薦這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thyou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