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四川省汶川縣的大地震,造成數以萬計嚴重的傷亡,在電視及網路上已經有無數看了會令人鼻酸的畫面!我想讓大家認識汶川縣原來的美。
地震強度上修至8級
汶川大地震是長達 240 公里板塊移動造成的
縣名來歷
自漢代以來所設汶江、綿虒、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內岷江得名,據《元和郡縣誌》載:汶川縣“因縣西汶水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讀作汶江。
自然地理
汶川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境東南部的岷江兩岸。是阿壩州的南大門,有“川西鎖鑰”和“西羌門戶”之稱。是大禹的故鄉。縣城-威州鎮,居縣北部雜穀腦河與岷江交匯地,海拔1326米,距省會成都159公里,距州府馬爾康204公里。縣境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4084平方公里。界於北緯30°45′~31°43′與東經102°51′~103°44′之間。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慶、大邑兩縣,西接寶興與小金縣,西北至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東北部為龍門山脈所控,西南部受制於邛崍山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多分佈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為6250米;東南部漩口地區的岷江出口處海拔僅780米。岷江由縣北部入境,貫穿東部,長達88公里。雜穀腦河、草坡河、壽江為縣境岷江主要支流,由西向東,分別在北部、東部、南部注入岷江。沿岷江及各大支流河谷、半山地帶為全縣主要經濟活動區。西部開發較少;西南部為著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1970年正式建為臥龍特別行政區,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貓研究中心設此。
建置沿革
全縣現轄六鎮七鄉(六鎮:威州鎮、漩口鎮、水磨鎮、映秀鎮、綿虒鎮、臥龍鎮。七鄉:克枯鄉、龍溪鄉、雁門鄉、草坡鄉、銀杏鄉、三江鄉、耿達鄉)。其地古屬冉馬龍(西元前111年)以冉馬龍地置汶山郡,轄綿虒等5縣,綿虒為郡、縣舊址在今威州鎮薑維城。東漢曾改綿虒縣為綿虒道,西晉改綿虒縣為汶川縣。東晉後汶川郡僑遷都安(今都江堰市),廢綿虒縣。肖梁於綿虒縣地置汶川縣,西魏時省。北周天和三年(568年)複置汶川縣,縣治仍在薑維城,直到明代宣德年間過治寒水驛(今汶川縣綿虒鎮政府所在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2年遷汶川縣治於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縣與茂縣、理縣合併成立茂汶羌族自治縣。1963年複置。縣城威州四面環山,堡子關雄踞雜穀腦河與岷江之間,有“三山雄秀,二水爭流”之譽。解放時城區不足0.02平方公里,街道狹窄,經過幾十年的縣城建設,已成為有居民3萬余人的川西北高原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新城。除縣級行政單位外,全縣有中央、省、州、縣屬企業288家,各類學校38所。縣城威州郵電交通方便,公共設施齊備,商貿市場繁榮,不僅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也是阿壩州的門戶要地。
民族與人口
汶川縣是羌、藏、回、漢各族人民相交匯融合的地帶,全縣轄6鎮(威州鎮、綿池鎮、映秀鎮、漩口鎮、水磨鎮、臥龍鎮)7鄉(雁門鄉、克枯鄉、龍溪鄉、草坡鄉、銀杏鄉、三江鄉、耿達鄉),118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全縣總人口106,238人,其中,農業人口66925人,羌族人口36294人,是全國僅有的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羌族主要居住在縣北部的威州、綿虒地區;汶川是大禹故里、大熊貓的故鄉,也是阿壩州的工業基地。1996年以來,先後9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四川省縣級經濟綜合評價少數民族地區先進縣”。
,全縣轄6鎮(威州鎮、綿池鎮、映秀鎮、漩口鎮、水磨鎮、臥龍鎮)7鄉(雁門鄉、克枯鄉、龍溪鄉、草坡鄉、銀杏鄉、三江鄉、耿達鄉),118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全縣總人口106,238人,其中,農業人口66925人,羌族人口36294人,是全國僅有的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羌族主要居住在縣北部的威州、綿虒地區;汶川是大禹故里、大熊貓的故鄉,也是阿壩州的工業基地。1996年以來,先後9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四川省縣級經濟綜合評價少數民族地區先進縣”。
氣候
汶川縣氣候隨東南向西北地勢上升,呈比較完整的垂直氣候帶,可分為8個不同的自然氣候區,故有“十裏不同天”之說。但南濕(漩口、映秀地區)北旱(威州、綿虒地區)趨勢明顯,光、熱、水分佈不均,利於發展農業的多種經營生產,為州內重要農區縣之一。在2000米以下地區,年均氣溫13.5℃(北部)一14.1℃(南部),無霜期247~269天,雨量528.7-1332.2毫米,日照1693.9~1042.2 小時,適宜各類動植物生長。
汶川旅遊資源有生態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景點
生態旅遊主要有:三江生態旅遊區、臥龍自然保護區、草坡風景名勝區、七盤溝森林公園、龍溪阿爾溝生態旅遊區。人文景點有:羅蔔寨旅遊景點、威州布瓦山黃泥碉、薑維城、石紐山垮兒坪。
三江生態旅遊區距成都110公里,東鄰青城後山,西與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接壤。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與臥龍共用世界動植物寶庫的美譽,其中最為寶貴的資源是萬畝植物活化石珙桐林。景區內春呈碧綠如洗,夏披繁花似錦,金秋紅葉彩林爛漫,冬季銀妝素裹潔白,杜鵑花、珙桐林、雪花紛呈迭至。四季景色美不勝收。
蘿蔔寨
蘿蔔寨位於汶川雁門鄉境內,岷江南岸高半山台梁上,為汶川最大最古老的羌寨。距汶川15公里。海拔1970米,高出岷江河床600米。蘿蔔寨為冰水堆積階坡,地形平緩,臺地縱橫各約700—1000米不等。全為黃土堆積,並已開墾耕種,無樹木。全寨有214戶近千人居住。民房均為高土房,二至三層。戶戶相連,層層疊疊,井然有序。有北東南西向主巷和眾多支巷。巷寬處約7尺,窄處僅容2人擦身而過。曲折通幽,環環相扣,整個寨子宛如一座有無數街巷的 微縮的小城,是黃泥羌寨的 大型群體。其山歌、羌舞、刺繡很有特色。羌寨民居及特有的 民風民俗已吸引了不少國內外專家和遊客。
草坡自然保護區
草坡自然保護區位於橫斷山脈東北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過渡的高山峽谷地帶,位於汶川縣城西南部草坡河流域,距成都117公里。境內最高海拔4852米,最低海拔1190米,藏族風情濃郁,景內分佈眾多,原始森林面積廣闊,動物種類繁多。有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適溫針葉林等植被;有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牛羚、小熊貓等國家級保護動物;有水質好的熱水溫泉,高山體能訓練基地等旅遊專案。草坡景區的總體規劃還未最後通過專家評審。2003年草坡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西羌第一村
西羌第一村位於綿池南2公里,岷江西岸,族頭溝旁羌鋒村。是由成都南來進入羌族區所見到的第一座羌寨,故稱西羌第一村。寨內有60多戶人家聚居,壘石築室,白石神供奉於門上或屋頂。寨中一座石砌羌碉,高11層,約25米,突兀挺拔,歷經地震與風雨考驗而堅不可催。羌鋒環境優美,有成片帶狀柳樹林和一族族黑桃樹,蘋果園、花椒樹、櫻桃林。整個寨子綠樹掩映,青水長流。羌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羌繡色彩鮮豔,羌族鍋莊熱情奔放,羌族祭山會,春天的燒天燭等都是很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動。
羌族美女
石紐山垮兒坪位於汶川縣城威州南20余公里的石紐山半山腰一塊緩坡臺地。垮意為刮開,為禹母剖腹生禹之地,故名。古時廟宇遍佈,禹王廟,聖母祠雖毀,然遺跡斑斑,殘垣斷壁,廟宇遺址,禹跡石紋猶存。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不辭辛勞跋涉,前來尋覓遺蹤。唐代名相李德裕,民國元老于佑任等,都曾留下不少吟詠詩文。
威州布瓦寨位於岷江與雜穀腦河匯合之處的高半山坡臺地上。“布瓦”即黃泥土峰之意。故布瓦寨建築就地取材,房屋均為黃土築成。寨內東西200米,南北120米,寨中有五座黃土碉樓。碉樓為四方形,底部邊長4.5米,牆厚0.74米,高18-23米不等。頂部木質結構拱石式建築。底部有門,門高2.1米,寬1.6米。這五座碉樓挺立於高高的山梁上,挺拔壯觀,數公里外清晰可見。布瓦寨有人戶105戶,大多黃土房圍繞在土碉周圍,組成一個完整的大型黃土建築群體。是黃土羌寨的典型代表。是全國僅存二處的黃泥碉建築之一,且數量多,已吸引不少建築學家前來考察。
姜維城
姜維城在威州南溝側半山臺地上,高出縣城120玉米。臺階上緩下陡,長約1公里,其中較平緩者寬200米,長約350米,面積百餘畝。蜀漢劉禪時。“大將姜維,馬忠討汶山”,延熙十年(西元247年)前後,為防禦蜀西“叛羌”在此築城。即今所稱薑維城。距今已1750年,高9米,底寬3米,面寬1-1.5米,西段殘牆長55米,成 U 狀,拐角處突出地面,高10.2米,厚5米。牆體為泥土夯築,中橫小圓木加固。點將台為黃土夯土墩,高6米,長10米,寬8米,傳為姜維指揮練兵之將台。薑維城中部一陡坎斷面露出6釐米厚,4米長的火灰層,出土彩陶、灰陶、石斧、坎砸器、灰色素面粗細蠅紋陶片等文物,為新石器時期古文化遺址。
威州明城牆。距《保縣誌》記載,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南包玉壘,古城二山,北抵江。高二丈五尺,週二裏。”成化年間江溢城環。明宏治中(1488-1505年)在原城殘缺舊址上維修補建。民國22年海子決口,又毀東,北二門的部分城牆。現依山盤曲,殘存4段城牆,總長840米,牆高3.5米,厚2.25米。尚有雉堞840垛。由遠處觀望,宛如萬里長城的一段縮影,故人稱威州明“長城”。
七盤溝森林公園,距縣城威州7公里,地處國道213線140公里處,七盤溝雪花坪森林風景區,屬峽谷森林景觀,集“幽、雄、秀、險”於一體,整個景區瀑布成群,古木參天,森林茂密,溪流縱橫,怪石嶙峋,深潭如鏡,秋賞紅葉,冬觀雪,景區氣候溫和,空氣濕潤,相對海拔1500-4200米,全長25公里,交通便利,可容性強,加之整個景區屬無人區,受人類破壞極小,是一處最理想的旅遊、登山、避暑勝地。
原始森林-阿爾溝,羌語“阿紮窟”意為秀麗神秘,景區四周高山環抱,翠綠覆蓋,雲霧纏繞,匯奇、雄、幽、秀為一體,以茂密的森林,珍禽稀獸,奇花異草,澗水縱橫,怪崖筍石,高山湖泊為主體風光,該地立體植物帶譜明顯,從海拔2200-4600米,每一高度都有無數景觀,進入原始森林的出發地-阿爾村可以瞭解和欣賞羌族傳統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以及生活生產情況。
人溺己溺,我們都可以盡一些心力:
面對如此慘重的天災時,我們可以在物資或經濟的能力範圍內伸出援手,幫助那些身陷苦難的同胞!在精神上,有宗教信仰的人,請向你信仰的神祈禱;而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向上蒼祈禱,希望災區的人們度過難關,早日脫離苦難!
留言列表